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移民海洋

模組化的海洋家園 移民月球或火星聽起來很酷; 可是從技術與成本的角度來看, 移民海洋、 建立海上家園卻更加經濟實惠幾千倍或幾萬倍。 也因此, 對於一般大眾來說, 移民海洋的參與門檻比移民太空低非常多, 是一項更有利於民主的技術。 一旦出現了成千上萬個新創公司新創微型國家, 因為法律鬆綁、 眾多選擇、 自由競爭, 最終甚至可能打破目前不到兩百個政府壟斷陸地世界政治的局面, 大幅度改善人類社會。 這就是 Seasteading Institute (以下簡稱 SI) 想做的事。 一兩年前聽過幾則 podcast 之後, 我就完全被說服, 相信移民海洋會帶來生態環境及人類社會的雙贏。 最近更下單買了 podcast 主持人 Joe Quirk (以下簡稱 JQ) 的書: Seasteading: How Floating Nations Will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Enrich the Poor, Cure the Sick, and Liberate Humanity from Politicians。 等書的同時, 讓我先來簡單摘要一下 SI 網站及 podcast 的一些論述吧。

先看一下這個令人讚嘆 seafood、 大開眼界、 有個小小掉下巴感動結尾的 TED 演講。 講者是海洋學教授、水下考古學家 Robert Ballard 羅伯·巴拉德。 他在 pdocast JQ 的書 裡面談到: 海洋大部分是沙漠; 丟一個人造物進去, 那裡就變成了珊瑚礁。 移民海上, 就像是把草原變成良田。 鳥跟魚的便便如果集中在沿岸, 會造成生態環境問題; 但若散在大海裡, 那對荒涼的深海來說, 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耕耘海洋, 我們會提升海洋的生產力, 而不是糟蹋它。 JQ 本身被採訪時也說: 大海的環境本來就很自然地迫使海洋殖民者必須朝循環永續的方向去研究他們的科技。 除了能源很明顯地當然採用綠能 (陽光) 之外, SI 的 OASIS 頁面 也提到很多有趣的海洋農場計畫。 在今日的全球社會氛圍及遠離陸地環境的天然限制之下, 每個計畫很自然地都會強調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考量

再來談談政治。 JQ 接受採訪時表示: 消費者有很多很多商店可選; 但全球七十億人, 卻只有一百多個國家可選, 有些國家甚至還不讓你離開。 想像全球如果出現上千個 「新創社會」, 會發生什麼事? SI 想要建立 「國家市場」 -- 不是一個由國家所掌控的市場, 而是一個 「民眾可以選擇國家」 的自由市場, 提供人類 (過去沒有機會做的) 實驗各種不同新穎管理體制的自由。

在一個 七分鐘短片 當中, JQ 解釋: SI 並不主張特別的政治制度, 只是主張 (1) 有成千上萬個不同管理制度的海洋社區/微型國家可以選擇 (2) 民眾可以在不同的微型國家之間自由遷徙。 可以想像, 就像新創公司有成有敗一樣, 總有些微型國家的實驗會失敗 (那就只好大家作鳥獸散)。 但 SI 希望: 基於這兩個原則, 透過眾多的社會制度實驗及自由競爭, 某些成功/有效/受歡迎的制度終究會被其他社區 (甚至陸地國家) 學習, 進而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的福祉。

經濟學教授 Edward Peter Stringham podcast 採訪 當中表示: 重裝上場的國家警力未必是維護社會安全的最佳選項。 著制服的輕裝私家警衛很多時候效果更好, 而且不會對民眾施暴。 (美國最近有很多警察施暴事件) 賣場遊樂場要做生意, 他們所僱用的警衛如果對民眾施暴, 會嚇走客人。 解決社會的紛爭, 一定要靠政府/中央集權的法律系統嗎? 歷史上有很多去中心化的仲裁系統的成功案例。 Joe Quirk 補充: 「人們因為擔心他人行為脫序, 所以選擇信任政府。 但政府也是由人所組成。 如果你擔心別人有了自由會做壞事, 那你怎麼不擔心別人有了權力會做壞事?」 民間有很多私人合約比政府法律領先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荷蘭的去中心化的年代是他們經濟上的黃金年代。

在另一個 podcast 採訪 當中, 法學教授 Tom W. Bell 說: 比海洋殖民地更退一步的 (更現實可行的), 是 seazone。 再更退一步的, 就是 (行之有年的) 經貿特區 (special economical zone)。 SEZ 的重點是: 法律上的小改變, 可以造成社會年收入的大改變。 香港是個好例子: 中國政府不禁要問: 同文同種, 為什麼做得那麼好? 甚至是深圳, 也造成了國內移民。 宏都拉斯的 SEZ 做得最好。 杜拜的成功主要不是因為石油, 而是因為他們 「輸入」 了法律。 如果海洋社區成功, 最終, 不是只有海洋社區的人受惠, 連那些不想移民海洋, 或是無法脫離既有國家體制的人也受惠, 因為他們的政府會跟著改進。 電腦世界的 open source 作業系統有很多優點, 值得法律系統學習。 Tom Bell 甚至以 GNU/Linux 的精神替未來的海洋城市等等新興社區起草了 Ulex 法律系統。

另一個有趣的組織 Free Cities Podcast 在政治面向跟 SI 有著類似的觀點。 他們主張用各種科技 (例如 blockchain) 在社會的各個面向去中心化。 難怪在 FCP 採訪 JQ 的 podcast 裡面, 兩者有很多共鳴。

在 podcasts 裡面還聽到很多新穎的海洋相關工程及漁畜技術與實驗, 覺得很有趣、 很驚豔。 可惜聽過之後留下一些印象, 但後來沒辦法回頭用文字搜尋。 而且整個議題可談的點太多了, 不知如何整理, 所以我這篇文章拖了一兩年一直沒寫完。 現在決定: 早點分享比文章有條不紊更重要, 所以趕快貼出。 而且現在他們的網站有了較豐富的文字內容。 特別推薦 八大道德使命 這一頁給大家。 簡單地說, SI 希望造福窮人、 治療病人、 餵飽飢民、 潔淨大氣、 還原海洋、 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使用永續能源、 停止戰爭。 具體的作法包含:

  1. 就像脫離大型國家的小城市一樣, 海洋都市將帶給窮人提升生活條件的機會。
  2. 打破綁手綁腳的法律束縛, 讓尖端科技治療法盡早開始治療有需要的病人
  3. 大量種植海藻養活更多人, 同時降低全球碳排放量。
  4. 遠洋魚場餵飽人類。
  5. 大量使用直接的太陽能及海水上下層溫差的能量作為潔淨能源。
  6. 基於多元競爭/自由選擇/自然淘汰、 不需要抗爭的政治改革。

他們的主張並非空有理想與口號, 而是基於新科技帶來的可能性, 以及未開發的新世界 (海洋) 所提供的新機會, 還有我們對於人類過去所犯的錯誤的寶貴經驗。 位於太平洋中央的法屬波里尼西亞, 因為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有很高的動機與 SI 合作。 今年初已拍板定案, SI 將在這裡蓋第一個海洋家園。 (夠接近陸地, 技術挑戰較低; 夠遠離大國, 可以有足夠的自主性。) 這將會是個越來越引人注目的長久議題, 而且絕對值得環保團體、 人道組織、 政治改革者、 創投者、 還有工程師一起關注。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 希望你看到他們的論述及相關的科學計畫, 會跟我一樣在這個充滿惱人新聞的時代裡重新找到興奮和期待。 也希望在臺灣出現比我更積極的同好, 甚至可以架設一個 SI 相關論述的中文頁面, 並促成相關的海洋科技與社會研究, 讓臺灣在這個即將到來的 「微型國家生態大爆發」 年代裡參與其中一些具前瞻性的技術與社會創新。

5 則留言:

  1. 南太平洋將出現世界上第一個漂浮城市?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118-dailynews-Polynesia-floating-island/
    法屬玻里尼西亞要建造海上家園了,本地居民很擔憂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01/05/french-polynesia-seasteading-institute/

    很難將開發和污染分開想像,那麼大的人造鋼筋水泥建築,本身就跟大自然不協調。
    還是中國的填海造陸有創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陸發明家申請專利:1500萬人持「芭蕉扇」搧風趕走霧霾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128/1061320.htm?t=%E9%99%B8%E7%99%BC%E6%98%8E%E5%AE%B6%E7%94%B3%E8%AB%8B%E5%B0%88%E5%88%A9%EF%BC%9A1500%E8%90%AC%E4%BA%BA%E6%8C%81%E3%80%8C%E8%8A%AD%E8%95%89%E6%89%87%E3%80%8D%E6%90%A7%E9%A2%A8%E8%B6%95%E8%B5%B0%E9%9C%A7%E9%9C%BE

      人才啊 !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了嗎?再看看台灣:冬季空品不佳 高雄率先實施大眾運輸免費搭乘3個月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844449

      中國的人民是為國家服務的,國家是為領導服務的,直接殖民海洋,夠有創意了吧?

      刪除
    2. 鋼筋水泥的材料皆來自自然,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以低汙染的方法使用和生產這些材料
      你不能想像不代表這些方法不存在
      我很同意回文一樓所說的

      用你的腦

      刪除
    3. 我也相信這些方法存在,就讓我們從自己居住的城市開始吧!

      刪除

請見 留言審核及授權政策